太阳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在解决能源短缺和问题上极具潜力,然而其实际应用受到地理、气候和能量密度低的限制。幸运的是,在过程中,太阳能可以转化为可存储的化学能。作为一种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CdS因其相对较窄的带隙(~2.40 eV)而备受关注。但CdS受光激发后,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对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复合,为此常采用调控形貌、掺杂、构建和负载助催化剂等策略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转移。此外,引入合适的助催化剂还可以降低光催化反应的活化势垒,这也有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升。
近日,我校徐全龙副教授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发表了题为”Dual cocatalyst modified CdS achieving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2 generation and benzylamine oxidation performance”的论文。通过微波辅助合成的方法合理制备出三元PdS/CdS/MoS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CdS的光生电子会转移到作为还原助催化剂的MoS2表面参与还原反应,而其空穴会迁移到作为氧化助催化剂的PdS表面参与氧化反应,从而实现了电子和空穴对在空间上的分离。此外,水还原产生氢气的反应和苄胺氧化产生硝基苯的反应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助催化剂表面,这有助于充分利用光生电子和空穴对,且具有低的反应活化势垒,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水分解产生氢气和苄胺氧化性能。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Applied Surface Science》(DOI: //doi.org/10.1016/j.apsusc.2022.153277),温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我校青年教师徐全龙、刘爱丽副教授和王舜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05209、21972106、5207227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8B010004、LZ18E030001、LZ20B030001)、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2021R429067)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