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的实际应用受到竞争性析氢反应(HER)和缺乏pH通用催化剂的阻碍。在CO2RR条件下,通过原位重构Bi2Te4O11 NR合成了Te改性的Bi纳米棒(Te-Bi NRs)。研究表明,在CO2RR过程中,Bi2Te4O11 NR的重构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不同的步骤,即Bi2Te4TO11的破坏、Te/Bi相的形成和Te的溶解。由此获得的Te-Bi NRs在全pH条件下(酸性、中性和碱性)都表现出高的甲酸选择性和稳定性。在流动池反应器中,Te-Bi NRs在300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分别实现了高达94.3%、96.4%和91.0%的HCOOH法拉第效率。DFT计算以及原位光谱测试表明,Te的存在可以调节Bi位点使其处于缺电子状态,增强了*OCHO中间体的吸附强度,并显著抑制了竞争性HER和CO的产生。本研究突出了催化剂在运行条件下重构的重要影响,并为设计高活性和稳定的电催化剂以实现CO2还原反应提供了见解。
近日,我校王舜/金辉乐/王娟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发表题为“The Reconstruction of Bi2Te4O11 Nanorods for Efficient and pH-universal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的论文。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在CO2RR条件下原位重构Bi2Te4O11 NRs来开发Te修饰的Bi纳米棒(Te-Bi NRs)。使用原位X射线衍射(XRD)和原位拉曼光谱对CO2RR过程中Bi2Te4O11 NRs的复杂重构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该分析揭示了三个不同的步骤:Bi2Te4O11的分解、Te/Bi相的形成和Te的溶解。Te-Bi NRs在CO2RR中对甲酸盐表现出非常高的性能,在所有pH条件下(酸性、中性和碱性)都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具体而言,在中性、碱性和酸性条件下的流动池反应器中,在300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分别实现了高达94.3%、96.4%和91.0%的HCOOH法拉第效率,超过了工业要求(>200 mA cm-2)。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高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运行120多个小时。结合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原位红外光谱(ATR-FTIR)全面揭示了Te的存在会使得Bi位点的呈现出缺电子状态,从而增强*OCHO中间体的吸附强度,同时显著抑制竞争性HER和CO的产生。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Angew. Chem. Int. Ed.》(DOI: 10.1002/anie.202408849),温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杏吧视频
研究生博士后陈佳东和博士毛挺杰为共同第一作者,我校青年教师王娟副教授、金辉乐与王舜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2088,22105146,52331009)和浙江省博士后科研优先资助项目(ZJ2023123)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onlinelibrary-wiley-com-s.webvpn.xingba8.org/doi/abs/10.1002/anie.202408849